这是开始专业杠杆配资,还是结束?
8月5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整体贸易逆差收窄16%,至602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与5月相比下降大约三分之一,至94亿美元,这直接创下了2004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连续五个月下降之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缩减222亿美元,降幅高达70%。
对华贸易逆差,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对华关税的重中之重,这次史诗级下降背后,也源自于关税税率的影响。
目前,美国对华大多数进口产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不仅导致美国对华进口商品下滑,也导致我国对美进口商品下滑,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进口额已经降至189亿美元,这也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这一因素影响之下,也导致今年6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出现了史诗级下滑。
对特朗普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毕竟特朗普任内强调的一直都是减少美国贸易逆差,而对我国来说,我国的贸易顺差构成中,美国的占比一直都位居前列,这次下滑,也对我国外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周,中美贸易谈判代表在瑞典举行了会晤,就关税展开了第三轮磋商,但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目前,随着8月12日的截止日期不断逼近,双方都急需达成一项持久的关税协议。
特朗普本周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还表示:“我们非常接近达成协议,我们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嘴上特朗普说的很好听,但在实际的动作上,他是一点也没少干。
要知道,贸易逆差对特朗普来说有多讨厌,贸易顺差对我们来说就有多喜欢。这背后的贸易额,其实还真的很重要。
去年,我国的贸易顺差接近一万亿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什么是贸易顺差?其实就是一国出口大于进口得到的数字,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意味着去年我们在减去进口之后,我们仍然出口了价值万亿美元的商品。
其中,去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是3600亿美元左右,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就占到去年我国总贸易顺差中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由此可见美国市场的重要性。
而贸易顺差可以为我国带来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目前我国的战略定位是什么?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世界工厂”,从高端制造业到中低端制造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全球提供商品。
换言之,我们作为供应链地位的核心位置背后,靠的就是每年维持万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顺差。
更具体来说,贸易顺差背后带来的是普通人的就业、工作和收入稳定性,以及间接支持了沿海无数中小企业工厂。
也就是说,维持贸易顺差的优势地位,有助于巩固我们目前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同时为我们带来经济增长、提供就业以及增加外汇储备。
这些东西,都是实打实能够对普通人产生影响的。
而现在,我们对美的贸易顺差减少了多少?
以目前的走向来看,在连续五个月下降之后,美国对华贸易顺差已经缩减了222亿美元,降幅高达70%,这不是降三分之一,也不是降一半,而是直接降了70%,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下降,我们对美贸易顺差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不可能还像去年那样达到3600亿美元的高度。
而如果维持目前的趋势,今年我们对美贸易顺差,可能也会迎来一个断崖式下跌。
这意味着我们对美出口的难度,在直线上升。
要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形态里,最要命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商品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
现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史诗级下滑背后,就是我们对美出口越来越难的结果。那商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目前的答案只有两个,第一就是靠我们内需自己消耗,第二就是寻找美国之外的替代市场。
而特朗普这个人精,几乎只给我们留了一条路。
7月31日,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美国转运商品加征40%的关税,该新规将在一周后生效。对转运商品加征关税,美国此举背后的意图非常明显,除了影响到明面上的东南亚国家之外,另一个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国的出口。
因为过去我们说对美出口不行,那就寻找美国之外的替代市场,但问题在于,美国之外的替代市场本身,其实最终也是先出口到这些国家,然后再转运到美国的。
下面这张表格就是去年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国:
排名
国家/地区
顺差金额
主要贡献领域
1
美国
2.57万亿元人民币
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消费品
2
印度
7293亿元人民币
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
3
荷兰
5152亿元人民币
欧洲中转贸易(如光伏组件)
4
墨西哥
5054亿元人民币
汽车零部件、家电
5
越南
4492亿元人民币
纺织原料、电子产品产业链协同
从图中可以看到,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没什么悬念。今年我们对美的贸易顺差下滑如此严重,那么其他国家是否可以替代呢?
从表格来看,其实是很难的。
先说印度,印度去年为我国提供了7000亿人民币的顺差,如果我们看主要贡献领域的话就会发现,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是主要顺差源,而电子产品是什么?
其实就是iPhone。目前印度已经成了欧美iPhone相关设备的最大生产地,而印度生产iPhone的零部件来自哪里呢?
答案是我国。
其中荷兰是扮演了欧洲中转地的角色;而墨西哥则扮演了汽车中转地的角色,而越南则是服装、电子产品中转地的角色。
由此不难发现,在去年我国最大顺差来源国中,几乎清一色都扮演者贸易中转站的角色,也就是俗称的“转口贸易”。
现在特朗普直接对“转口贸易”加征40%的关税,最终打击到的就是诸如印度、墨西哥、越南这些国家,而这些国家背后都高度依赖我国提供零部件。
所以,当转口贸易行不通,直接贸易又下滑的时候,留给我们的选择就只剩下刺激内需。
特朗普这一招,显然是为了接下来双方的贸易谈判做筹码。
当然,特朗普要做的还不仅限于此。
除了对转运商品加征40%的关税之外,特朗普还计划在“几周内”针对间接运输实施所谓的“原产地规则”。
这是更严格的标准。原产地规则,其实就是确保进口商能够确认商品确实是在卖方所宣称的国家生产的。
有多严格呢?以《美墨加协定》为例,该协定要求,汽车必须包含高达75%比例的北美地区产零部件,才能在跨境时享受免关税待遇。
这意味着,我们的汽车零部件只要超过25%想要出口到北美,就无法享受免关税待遇。
如果届时原产地规则也像《美墨加协定》这么严格的话,那么未来越南、印度这些地方,可能就要自己生产零部件,而不是向我国进口了。
所以,明面上这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断崖式下跌,我们可以寻找其他的替代市场;但在特朗普对转运商品加征40%的高额关税,以及可能在未来几周内重新定义原产地规则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再想出口零部件加工,其难度和壁垒还会更高。
所以今年我们也看到,国家正在大力提振消费,想要以内需解决我们的生产问题。
总的来说,难度是存在的;毕竟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强的,按照联合国的数据,去年我们生产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制成品。
如果仅靠我们自己消化,是一定消化不了的。因为我们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只有40%,离国际标准还比较远。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依赖出口,至少在短期内,我们还是需要依赖出口。
随着8月12日中美关税暂停期将至,而特朗普又在这个日期前做了这么多事,这次的谈判,仍然会是一场非常凶险的博弈。
特朗普到底要什么?
其实从他和东南亚国家签订的贸易协议来看,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关税是他想要的,对美增加投资也是他想要的,购买美国商品同样也是他想要的,开放本国市场,也是特朗普想要的。
特朗普想要的有很多很多,而他背后最大的依仗,也不过就是美国人的消费能力罢了。
长远来看,中美双方一定会达成一个贸易协议,因为美国同样也输不起。而在贸易协议之后,为了不再受制于人,我们也会开始转型,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转向内需消费型经济体,只有我们自己的钱包鼓起来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强大了,才不惧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关税胁迫。
end.专业杠杆配资
淘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